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

新埔鎮介紹

新埔鎮概略圖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埔鎮里圖:
新埔鎮轄區,共分為十九個里:
上寮里、內立里、北平里、旱坑里、鹿鳴里、新生里
下寮里、巨埔里、四座里、南平里、照門里、新民里
文山里、五埔里、田新里、清水裡、新北里、新埔里
寶石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地理:
新埔鎮位於店子湖台地南側,山多平原少,地理上被自東而來的鳳山溪和自東北方向匯流的霄裡溪所貫穿,鎮上主要的聚落沿著溪谷的河階地往東西兩側發展,在狹小的沖積平原聚集成街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歷史:
漢人最早開墾新埔地區的記載是在雍正年間,來自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、嘉慶州鎮平縣、潮州饒平等地移民陸續入墾竹塹東北之吧哩國地帶。由於當年清政府對於渡臺開墾並未有統一的政策,加上新埔地區原本即為平埔族竹塹社人之居地,因而可推測早期漢人在新埔並未有大規模的開墾,只有為數不多的零星移入。乾隆十二年(西元1747年)竹塹社人因水患之故,在土目衛阿貴和錢子白率領之下整族遷移,入墾新埔地區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,
陳石生等開闢枋寮圳,灌溉田地範圍包括三角埔(今新民里)、窩口(今南平里)、枋寮一帶。到了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,新埔則已出現來自陸豐及鎮平的粵籍移民聚落,「新埔庄」之名也在此時開始使用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,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在新埔地區大規模招佃,欲前往鹹菜甕(今關西鎮)開墾,可見當時以竹塹社人為大業主,向其承墾土地或是應招為佃農仍是漢民族進入當地開墾的主要方式。新埔鎮公所為一歷史建築到了19世紀初期的清嘉慶年間,新埔街庄已經成為米、蔗糖、茶葉和樟腦等重要農產品的集散地,從大陸陸豐所引進的椪柑亦從此時開始種植。19世紀中葉,新埔的商業發展到達頂峰,著名的新埔六大商號-天順號、義利號、錦勝號、興隆號、金和號、黃元和均已成形。光緒十五年(1889年)新埔地區在行政上被劃歸為竹北二堡下的「新埔街」,當時的竹北二堡行政區範疇包括今日的竹北、新埔、湖口、新豐、六家、竹東,然僅有新埔與竹東稱「街」(竹東當時稱為「樹杞林街」),其他的地區只稱作「庄」,可見新埔當年的開發繁榮。成功老街上的新埔戲院舊址1895年的乙未戰爭中,新埔庄曾發生激烈的抗日行動,導致數名日軍及數百名義勇軍陣亡此地。日軍為逼出躲於庄內頑抗的義勇軍,實施火燒庄的行動,導致新埔庄街一度毀於大火。漢人入墾新埔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,在此當中的客家先民由於較早移入,加以新埔地理上的封閉性,使得新埔仍保有濃厚的客家傳統,而枋寮的義民廟更是新埔及整個北部地區客家人信仰的中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路線:
縣道縣道115號:桃園縣楊梅市 - 新埔鎮 - 芎林鄉
縣道縣道117號:湖口鄉 - 新埔鎮 - 竹北市
縣道縣道118號:竹北市 - 新埔鎮 - 關西鎮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